Saturday, February 7, 2015

日本産品:成也細節,敗也細節

莫邦富的日本管窺 (51)日本産品:成也細節,敗也細節

2015/02/06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莫邦富:日本是個非常重視細節的國家。那種對細節的孜孜不倦的追求和拘泥,往往使大大咧咧的中國人有一種望塵莫及之感。

      多年前,我曾聽日本一家著名廠家的幹部誇耀他們生産的手機如何之好。他舉的就是一個非常微小的細節:「你看我們公司製造的手機,連邊角的圓都加工得那麼圓潤,你摸上去就會感到很舒服。」

      我對比著其他外企和中國企業製造的手機細細一摸,果然日本廠家的手機的圓角似乎更加圓潤光滑細膩一點。

      可是,我反擊道:「別的廠家在中國銷售的手機可以直接輸入中文,你們的卻不行。光靠手機邊角上的圓潤能在中國打進手機市場嗎?」那位幹部語塞了。

      事後我採訪那個廠家,問他們:「為什麼你們在中國推出的手機可以輸入意大利文、西班牙文、法文等10多種語言,卻不能輸入中文呢?」負責手機開發的人員告 訴我:「等我們試製完面向中國的手機後,發現手機記憶體的容量不夠,沒法輸入中文輸入軟體了,而産品上市時間已經逼到眼前,所以就沒顧上這個問題。」


      如不是那個廠家的老總親自安排的調查,如不是參與實際開發的人員親自對我敘述,我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也不能接受這樣的事實:那麼重視細節的日本企業居然會疏忽掉這麼重要的問題。由此看來,日本企業存在著注重硬體製造質量的細節而忽視軟體方面細節的傾向。

      還有一個關於日本人對細節追求的成敗實例,也很令人感慨和嘆息。日本有家非常有名的日化公司,多年前推出一款主打亞洲市場的洗髮精、護髮液産品。産品的整 個開發過程始終瞄準著亞洲市場的特點和需求。産品在日本推出後,反響非常好。該公司找我來諮詢:「是先出口台灣、香港等地之後,再打進中國內地市場好呢? 還是台灣、香港、中國內地一起進?」

      當時我的建議大意是在已經進入互聯網時代的今天,再拿台灣、香港和中國內地來做市場級差的意義已經不大,不如同時進入比較好。可惜的是,該家公司最終沒有 聽取我的建議,仍然以先台灣,後香港再中國內地的順序進入中國市場。不料,中國內地的同行業公司早就有備而來,搶先開發出很多具有同樣特點的此類産品,先 下手為強地奪得中國國內很大的市佔率。日本這家日化公司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拿到手的市佔率很不理想。

      這家公司的有關人員又來諮詢我時,我非常不解地問:「當時不是建議你們要同時進入中國內地市場的嘛?」不料,他們告訴內情説:「當時在中國國內生産的容器的瓶頸感覺軟一些,為了改善其手感,花了一年時間。」

      我愕然並無語了。為了改善洗髮精、護髮液容器的頸部存在的中國消費者並不知道的硬度問題,居然推遲打進中國市場的計劃,花了整整一年時間來解決這個問題,可見日本企業對細節的追求達到了一種什麼樣的境地!

      我費解地再問:「在解決容器頸部問題之前,不能把這一年作為推銷期,稍微降低些價格來銷售産品麼?」這次輪到對方愕然了:「呃,這倒沒有想到。」
人們常説:「細節決定成敗。」我想説:「細節固然覺得成敗,但看錯産品開發或銷售方向地去追求細節的完美,有時候也會有可能導致失敗的。」

莫邦富簡歷

上海出生。曾下鄉黑龍江生産建設兵團。上海外國語大學日語專業畢業後,曾在該校任教。1985年留學日本,在日本讀完碩士、博士課程。現在是旅居日本的華人作家、評論家。
著有《新華僑》、《蛇頭》、《解讀中國全省事典》、《獲得世界市場第一的顧客戰略》等50多部日文著作。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莫邦富的日本管窺 (52)日本社會的處世3秘訣

2015/02/13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莫邦富:不久前我在一家媒體上寫了日本人去中國子公司去當負責人時應該怎麼和中國人高管、員工以及中國社會相處的建議。我是通過3句成語來概括的。那就是「不打不成交」、「以身作則」、「一碗水端平」。

      這次我想談談中國人在日本社會及公司處世為人時可以參考的3個秘訣,也想通過日本的成語來説明。

      首先是「石の上にも三年」。意思是即使是在石頭上面你也給我坐它個三年,然後才能輪到你來説話。日本企業對人才的提拔是個非常緩慢的過程,你要有長期經受錘煉和考驗的充分的精神準備。好處是日本企業對員工的培養相對來説比較認真細緻負責。

      鐵杵磨成針,日本企業打造人才花的是細功夫。所以,需要熬得起。日本社會接受和評價一個人也同樣具有這種傾向。

      第二是「餅は餅屋」。説白了,就是專業問題找專業人士來解決,不要以為自己什麼都能拿得起來玩得轉擋得住。日本崇尚工匠文化。對於手藝、技能方面的專長或 者某個專門領域的精通,日本人往往會表示真誠的敬重。所以有一技之長或者對某個領域鑽研得比較深透的人,在日本比較容易贏得尊重。

      第三是日本社會也好,企業內部也好,崇尚的是「和を以て貴しとなす」。這句話用中國話來説,就是「以和為貴」。日本社會有槍打出頭鳥的傾向,不喜歡鋒芒畢露的人,所以,這條是在日本為人處世時必須牢記的重要原則。

      其實,我最不喜歡的恰恰就是這條,平時生活中對這條也執行得不太好。用日本社會的尺寸來衡量,我是相當鋒芒畢露、咄咄逼人的。儘管以我的自我感覺來説,現在已經相當平和溫順了。但是,和許多日本人一比,火氣和脾氣還是都大了不少。

      我對這條不以為然的一個原因,就是我認為以和為貴本身固然不錯,可是日本社會把這條演化成了一個不追究責任和不承擔責任的圓滑的處世哲學了。君不見日本社 會或企業發生的大大小小事故,很少看到有人引咎辭職或嚴受懲罰的。以和為貴在很多場合成了逃避責任和放棄追究責任的一句遁詞了。
但是,反過來看,日本社會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之所以顯得比較平和、穩定、淡泊,我認為又是和這個處世哲學在社會的風行與滲透有著相當緊密的關係的。所以,作為一個要在日本社會裏生活的外國人還得認真記住這條處世原則。

莫邦富簡歷

上海出生。曾下鄉黑龍江生産建設兵團。上海外國語大學日語專業畢業後,曾在該校任教。1985年留學日本,在日本讀完碩士、博士課程。現在是旅居日本的華人作家、評論家。
著有《新華僑》、《蛇頭》、《解讀中國全省事典》、《獲得世界市場第一的顧客戰略》等50多部日文著作。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