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馬的一家廣東專賣店 |
在專賣店一方,由全國專賣店組成的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成為與汽車企業交涉的窗口。要求各企業支付的金額分別達到總額數百億日元左右,汽車企業方面異口同聲稱「這是不合理的高要求」,感到困惑。
要求的矛頭僅限於外資企業,有觀點認為這有可能是打擊外資的新行動。各車企表示不清楚如果談判決裂,今後在華業務將遭受什麼樣的政治壓力,越來越感到擔憂。
在進駐中國的歐洲企業中,寶馬於1月決定同意支付總額51億元的「補償金」。發佈這一消息的是中國汽車流通協會。隨後,寶馬以外的專賣店也開始表達不滿,問題出現擴大。
德國梅賽德斯·奔馳、瑞典富豪已決定支付補償金,而日系車企中,日産旗下的中國合資公司「東風日産」於1月下旬決定支付數百億日元。而運營日産高級品牌車的「英菲尼迪」也將追隨這一方針。同時,本田旗下的中國合資公司也已開始討論支付補償金。
專賣店方面要求汽車企業為每台新車支付1千~4千元左右的高額「銷售獎金」。已決定支付的企業均以總額200億~1千億日元左右的高昂補償金達成協定。今後,如果問題波及更多企業,外資企業支付的「補償金」合計有可能達到數千億日元左右。
1月中旬,部分專賣店在人民網刊文批評雷諾,批評外資企業的輿論正在形成。
2014年8月,中國當局認為日本12家汽車零部件廠商等違反《反壟斷法》,展開了調查,要求其中10家公司支付合計約12億元罰款。同年9月,認為大眾和美國克萊斯勒違規抬高零部件價格等,啟動了調查,最終合計處以約3億元罰款。
上述所有行動的對象都是外資企業,中國汽車廠商並未成為《反壟斷法》調查和「補償金」要求的目標。對於《反壟斷法》的運用,中國政府強調公正透明。
(中村裕 廣州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