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February 4, 2015

日本家電企業在轉向

日本家電企業在轉向

2015/02/02
      日本的大型家電及電子企業接連計劃在美國擴大汽車相關業務。日立製作所計劃從2015年起利用在北美和中南美的工廠量産車載馬達和引擎零部件。松下也將向 美國福特汽車等供應高性能車載導航儀,目標是把在美國的汽車相關業務擴大20%以上。隨著油價的下跌,美國的汽車銷量增加,日本企業也試圖緊緊抓住這個增 長市場。

松下向歐美車企擴大供應高性能車載導航儀(圖為供貨給福特的導航儀)
      日立製作所設在的肯塔基州的工廠將在2015年投産面向混合動力車的新的馬達生産線。正研究按每月2000~3000台進行量産。還將供貨給美國通用汽車公司日前在北美國際車展上發佈的新款插電式混合動力車(PHV)——「雪佛蘭 沃藍達」。

      日立的墨西哥工廠還將從2015年起量産引擎上使用的關鍵部件。考慮銷售給墨西哥周邊的日系車企及美國各大汽車企業。汽油車如今在美國需求旺盛,用於引擎控制的電子控制部件的相關洽購顯著增加。

      日立製作所計劃2013至2015財年向在美國的汽車相關業務投資456億日元,上述兩家工廠則是投資的重點。日立目前在美國的汽車業務銷售額為20億美元,計劃到2020年擴大一倍,達到40億美元。

      日本企業在車載導航儀方面也在加強攻勢。松下計劃從2016年起向福特供應可與智慧手機實現聯動的高性能車載導航儀「SYNC3」。這款新産品還可利用互聯網上的音樂在線訂閱服務。除福特外,其他歐美各大汽車公司也決定從2015年起採用。

      松下也計劃依託在北美汽車相關業務的擴大,到2018財年將其在全球的汽車相關業務銷售額提高到2萬億日元(2014財年預計為1.3萬億日元)。

      目前,日本大型家電及電子企業出現將經營資源從電視機等面向消費者的業務轉移至汽車等面向企業的業務。比如索尼也計劃將汽車相關業務培育為最主要的新業務。

      不過,在汽車相關業務方面,韓國企業也在尋找商機。除LG化學向通用汽車供應鋰離子電池外,三星電子也在信息通信技術方面與德國奧迪進行聯合開發。在汽車業務領域,日本家電及電子企業也將受到來自韓國企業的追擊。

       (川上梓 底特律報導)

日立跑向汽車領域

2014/10/16
日立製作所將在汽車領域發起攻勢。日立日前首次公開了自動行駛等所需要的新技術,並已開始向世界汽車廠商推銷相關的汽車零部件。日立將迅速發展的汽車IT 化視為良機,希望儘快使汽車零部件業務增至2萬億日元,並成為盈利支柱。在相關領域,美國谷歌等具有實力的企業紛紛涉足,日立能否借此實現願望?

配備日立集團開發的駕駛輔助系統的汽車(北海道帶廣市)
「在彎道,居然不踩制動器也能自行減速」,在日立汽車系統公司位於日本北海道帶廣市的十勝測試場,豐田和美國通用汽車(GM)等約15家汽車廠商的技術人員等100多人受邀來到現場觀摩,大家對日立開發的新技術發出了這樣的感嘆。

      「行駛的IT」將帶來商機

  測試車輛約有20輛。日立方面公開了使全球定位系統(GPS)的地圖信息與通過攝像頭拍攝的道路上的標誌線相聯動從而實現自動行駛的新技術,另外還包括自 動尋找停車位、以及駕駛員無需觸碰方向盤即可實現停車入位的技術等。日立希望面向汽車廠商銷售攝像頭和傳感器等相關零部件。

  日立2013年度汽車零部件銷售額達到8921億日元,而營業利潤率僅為5%。不過,其正在加快強化相關技術,例如2013年度的相關設備投資就達到了5 年前的5倍,而研發投資也增長了60%。日立在汽車零部件業務方面制定了2萬億日元的銷售額目標,這幾乎與其2013年度創造最高銷售額的信息通信業務旗 鼓相當。日立希望將汽車零部件業務定位為新的增長引擎。

  日立從事汽車零部件業務已有一定的歷史。日立創立於1910年,而其前身則與如今的日産汽車公司源自同一企業財閥。1930年,日立涉足汽車零部件業務, 並一直在支持日産的發展。日産社長卡洛斯·戈恩在推進旗下企業拆分時,還將日立旗下生産引擎零部件的Unisia Jecs公司等吸收進日産總公司。

  目前,日立汽車系統公司和生産車載導航儀的歌樂公司是日立汽車零部件業務的核心。其産品線豐富,涵蓋引擎控制、方向盤乃至制動器。而在環保車方面,日立還生産馬達、電池和逆變器三種産品,並向世界主要廠商供貨。

日立之所以要加強在相關業務方面的攻勢是因為,汽車如今逐步發展成一個高科技的集合體,並急速實現IT化,甚至可以被稱為「行駛的IT」。如果以其在計算機和家電等領域積累的經驗為武器,將有望擴大商機。

  日立目前已向富士重工業的自動制動器「EyeSight」供應攝像頭。此外,還向日産純電動汽車「LEAF(中國名:聆風)」供應通過互聯網實現充電狀態管理的系統。由此可見其正在相關業務方面取得成果。

      但是,面臨的競爭也異常激烈。除了日本電裝和德國博世等傳統零部件廠商外,松下和索尼等電子行業的競爭對手也在進入汽車零部件市場。谷歌和蘋果等美國IT企業也將觸角伸向汽車領域。僅僅憑藉以往的積累未必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取勝。這就是日立面對的現實。

      險些栽倒的汽車零部件業務

      那麼,日立有多少勝算呢?日立汽車系統的首席技術官(CTO)川端敦表示「目前汽車使用的技術正向日立擁有的基礎設施技術靠攏。日立能夠通過 融合雲計算來發揮強項」。歌樂的會長泉龍彥也自信地表示「(我們)與IT企業不同,在與汽車廠商的長期交往中積累了技術經驗」。

      儘管並未向媒體公開,不過據稱日立擁有一項獨有的技術。即將傳感器安裝在汽車零部件上以實時掌握汽車的運行狀況。如果存在問題零部件,將及時發現並提醒更 換零部件。某汽車廠商的高管表示「如果該技術能夠推向實用,將減少召回車輛」。日立將通過其擅長的大數據分析和雲計算將挖掘出新的需求。

      日立的汽車零部件業務曾險些難以為繼。受雷曼危機影響,其面向日産的銷售情況曾一度陷入低迷,這也成為造成其2008年度虧損7800億日元,創下日本製 造業史上最高虧損紀錄的主要原因。甚至有過傳言稱日立將出售該業務。但是時任會長兼社長川村隆通過讓總公司承擔鉅額債務,將該業務作為子公司獨立出去的方 法,使零部件業務得以延續。

      「將80年積累經驗與最先端的IT技術相融合,展現其他公司所不具備的獨創性」。對於日立來説未來充滿了挑戰。

      (多部田俊輔 蓬田宏樹)

松下將退出在華電視機生産

2015/02/02
松下將在中國和墨西哥撤出電視生産。將停止中國工廠的運行,而生産面向北美市場産品的墨西哥工廠將在今年春季出售。在全球電視市場,北美和中國的競爭最為 激烈,為了改善收益,松下將調整全球範圍內的生産體制。除松下外,在北美市場,索尼將裁減人員,而東芝也已決定退出自主開發和銷售。日本大型家電企業正為 整合長期拖累業績後腿的電視業務拿出時間表。

松下已表明將在2014財年(截至2015年3月)完成結構改革,在2013財年之前連續6財年虧損的電視業務的盈利改善成為最大懸案。將把海外年産量減 少70萬台左右,在世界範圍減少約10%。而在5家電視主要工廠中,將關閉中國和墨西哥工廠,保留在日本國內栃木縣、以及馬來西亞和捷克的3座工廠。

  預計松下2014財年全球銷量約為700萬台(不含旗下三洋電機品牌)。合計佔10%的北美和中國業務銷售價格明顯下滑,在成本方面難以應對,因此決定停産。

  松下在中國的電視生産已於1月30日停止。將對出資80%的位於山東省的合資公司進行清盤,數百名員工將被解雇。每年20萬台左右的自主生産量將轉為從其他公司採購,並維持銷售。

  在中國的電視生産曾經是松下開拓中國市場的原動力之一。1978年,中國領導人鄧小平訪問日本,邀請創始人松下幸之助為中國現代化提供協助。在此之 後,1987年松下在北京成立了映像管合資工廠。不過,最近由於中國國內廠商的崛起等原因,銷售持續低迷,2012年關閉了上海市的等離子電視工廠,此次 則將完全撤出。

  一方面,松下墨西哥工廠每年生産50萬台,主要向美國連鎖店供貨。有觀察認為其將與海外EMS(電子産品代工服務)廠商等推進出售談判。而銷售也將鎖定一部分連鎖店等,以減少虧損。

松下認為日本、東南亞和歐洲等主要基地能夠確保收益,將加強高清電視等附加值高的商品。松下的電視業務(包括面板)2013財年虧損465億日元。力爭2015財年扭虧為盈。

  在日本的大型電視企業中,索尼於去年7月剝離了電視業務,正以北美為中心削減銷售人員等。而東芝于29日宣佈,將從海外的電視自主開發和銷售中撤出,北美 業務將轉為向台灣企業提供品牌的授權模式。此外,夏普也將撤出在歐洲的電視生産和銷售等,日本各大型家電企業為使業務損益扭虧為盈和鞏固盈利趨勢,正在加 快推進結構改革。

松下緣何與海外電視業務訣別

2015/02/03
日本的大型家電企業相繼大幅縮減在海外的電視機相關業務。松下已撤出由創始人松下幸之助參與啟動的在華生産,最早在日本生産彩色電視的東芝也將停止在 海外的開發和銷售業務。由於面臨中國、韓國企業的價格競爭,日本企業不得不退出世界範圍的消耗戰。此前被稱為「家電之王」的電視業務也已雄風不再。

松下曾經的尼崎電視工廠,現已停産
「如果繼續堅持將出現更多虧損,需要冷靜判斷」。2014年8月,松下統一管理電視業務的董事楠見雄規在中國山東省如此説服合資夥伴的高管。

  松下在中國的平板電視年産量為20萬台。在世界最大市場,松下的市佔率還不到2%,並且損失還在擴大,撤退是自然之勢。但做出決斷並非易事。因為松下 的在華業務歷史悠久。1978年鄧小平向松下創始人松下幸之助發出邀請之後,松下在北京啟動了映像管合資生産。2009年就在松下關閉映像管工廠之際,還 受到了當地的反對。

  但事態非常嚴峻。在中國的電商網站「京東商城」上,海信集團等中國企業的42英吋液晶電視價格基本都在兩千幾百元,僅為日韓企業的一半。松下覺得在中國的生産難以維持。在慎重談判之後,1月最終達成了協議。

  不僅中國,北美的情況也如出一轍。2013年度撤出等離子電視業務之後,松下將渠道鎖定為美國家電連鎖賣場百思買等,致力於工廠直銷;但市佔率也只有 4%,降至2012年的約一半。原因是與中韓企業的價格競爭未能取勝。為了改善收益,計劃今年春季出售面向北美供貨的墨西哥工廠。

  2014年春季,松下社長津賀一宏在內部發出了命令:「應推進的結構改革要在2014年度(截至15年3月)內完成」。而最大的未決事項就是持續虧損 6年的電視業務。其中,中國和北美是2大虧損基地。借助一連串撤退措施,今後「即使發生虧損,最多也可以控制在100億日元左右」。今後將鎖定地區、商品 和客戶,力爭實現盈利。

松下的電視業務(包括面板)銷售額2013年度虧損5000億日元左右,營業損益虧損465億日元。此前電視業務曾實現過高達1萬億日元的銷售額,一 直是開拓海外市場和拉動技術開發的有生力量。但在需要大規模投資的等離子面板領域遭受失敗以後,松下的電視業務規模持續縮小。

  「海外投資者仍然強烈認為我們是電視廠商,但本公司甚至已不再是家電企業」,津賀社長表示。在作為2018年度目標提出的10萬億日元銷售額計劃中, 汽車和住宅相關業務佔4萬億日元。而家電僅為2萬億日元。松下縮小電視海外業務,可以解讀為與家電行業的全方位戰略的決別。





東芝也計劃退出在海外電視生産

2015/02/04
東芝為了出售印度尼西亞的電視工廠,已開始與多家海外企業展開談判。力爭4月之前達成協定。東芝的電視業務最近數年來持續虧損,此前決定停止在虧損的海外市場的開發和銷售。而目前則進一步計劃出售作為唯一自有工廠的印度尼西亞工廠,退出在海外的電視生産。

 印度尼西亞工廠于1996年投産,生産面向東南亞和日本市場的電視。東芝已決定停止在海外市場開展自主開發和銷售,而轉為品牌授權。在印度尼西亞生産的面向日本的産品正討論在中國進行外包生産等。

 東芝旗下半導體、社會基礎設施和保健等主力業務盈利增長強勁,另一方面,電視虧損則拖了後腿,這種局面正日趨明顯。為實現盈利,將進一步推進合理化。


夏普再次陷入困境

2015/02/04
      日本夏普再次陷入困境。2014財年(截至2015年3月)預計將出現300億日元最終虧損,而此前曾預測盈利300億日元,結果卻急轉直下,時隔2年出 現虧損。2014年秋季以後,液晶面板銷售踩下急煞車,同時液晶電視銷售出現下滑。夏普將不得不取銷目前的中期經營計劃,制定新的重建計劃。

夏普社長高橋興三
      「感覺責任重大」,在2月3日的記者會上,高橋興三社長在提到業績惡化時如此表示。營業利潤同比下降54%,降至500億日元,下調至此前計劃的一半。根據太陽能電池板業務等的情況,最終虧損有可能進一步擴大。

      業績惡化的主要原因是液晶面板的戰略失誤。在爭奪大客戶中國智慧手機企業小米的訂單方面陷入苦戰,與日本顯示器公司等競爭對手的價格競爭日趨激烈,同時交貨價格也出現下降。此外,曾預測市場將擴大的平板電腦液晶面板增長也低於預期。

      而在液晶電視領域,夏普也誤判了市場動向。在美國推出眾多機型的戰略未能發揮作用,而在日本國內,超高清「4K電視」的商品化進展緩慢。高橋社長説「將在各地區尋找新戰略」,但電視機業務的盈利正在世界範圍內惡化。

      由於淪為虧損,顯示財務健全性的資本充足率到本財年底有可能再次降至10%以下。為了繼續獲得瑞穗銀行和三菱東京UFJ銀行2大主力銀行的支持,必須提出經營重建的道路。

      新的經營計劃將在今年5月之前確定。高橋社長表示,「將提出徹底改革,為了實現復甦,將以堅定不移的決心推進」,但能否將「缺乏速度感」這一此前的反省納入新的結構改革中?這正受到關注。

汽車和住宅業務拉動松下回歸成長軌道

2015/02/04
      松下正在逐漸回歸成長軌道。2月3日發佈的2014年4~12月期財報(按美國會計標準)顯示,顯示本業盈利狀況的營業利潤為2902億日元,比上一年同期增長了10%。汽車和住宅等新的成長支柱對收益增長起到拉動作用。

松下專務河井英明
     「已開始穩步創收」,松下的專務河井英明在3日召開的記者會上如此強調。14年4~12月期的銷售額為5萬7193億日元,僅同比增長1%,不過營業利潤卻保持著2位數增長的良好態勢。

      起到拉動作用的是汽車和住宅相關業務。汽車方面,純電動汽車(EV)等使用的鋰電池十分暢銷。住宅方面,光伏發電業務出現增長。目前,汽車用設備和住宅相關業務部門的收益佔到整體收益的一半以上。

      「是不是大幅降價了?」松下的汽車業務表現異常堅挺,競爭對手甚至發出了這樣的聲音。松下從美國福特汽車獲得了新一代信息終端的訂單,還確定向歐洲廠商供應在擋風玻璃上顯示信息的新型顯示裝置。松下正通過新設自動駕駛技術開發中心等舉措加速擴大汽車業務。

       此外住宅業務也不斷成長。在日本國內,消費稅增稅之後,光伏發電以外的其他住宅業務增長乏力,不過在亞洲,開關等配線器具和換氣扇等産品銷量出現增長。

      由於面向薄型面板的投資失敗等,12財年(截止13年3月)之前松下連續2年虧損7500億日元以上。12年6月上任的社長津賀一宏提出向面向企業的業務 轉型,對電視機和半導體等虧損業務實施重組。津賀一宏接連推出了多項改革舉措,例如關閉在華電視生産工廠等。

       在中國陷入苦戰的空調業務方面,松下通過結構改革削減成本,4~12月期營業利潤猛增至上年同期的4.4倍。陷入虧損的液晶面板業務方面,面向外部客戶的銷量出現增長,10~12月期實現了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