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February 18, 2015

《戰國策》

謀略與雄辯寶典||《戰國策》精華全解析

本書最重要的十個觀點:

一、沒有事實本身,只存在它的傳播方式。人們只生活在語言傳播的世界中,傳播決定了事實真相。語言作為一種傳播方式,對事實真相會起到支配、改變甚至顛覆的作用,人的語言最具有魔力最具有危險性。由於語言對事實的支配性,所以權謀家們看重語言對實現圖謀、達成事功的功能。

二、謀略本身無所謂善惡,是使用謀略的動機和目的顯示出謀略在道義上的卑賤崇高來。陰謀詭計應用在日常生活,那是卑鄙小人的伎倆,而如果用在國家 大事上,那是梟雄謀士的雄才大略。蘇秦與意大利政治學家馬基雅維利一樣,認為謀略權術是政治科學,與日常道德斷然無涉。謀略並非教人奸詐和邪惡,相反,它 正是為了戰勝邪惡和侵害、為了保證道義的實現而必須運用的智慧和手段。它可使人避免愚蠢和短視,踏上科學、高效率的正道。

三、荊軻刺秦王是政治上的敗筆。荊軻成就了自己的英雄主義形象,但卻加速了燕國的滅亡,與最初的戰略目的背道而馳。肯定荊軻抗暴的勇氣和犧牲精神 是一回事,檢討燕太子丹的決策失誤是另一回事。至剛易折,政治中的退讓、等待、忍耐比勇猛的義無返顧有用的多。政治就是一門把握可能性的藝術,周易中講 「尺蠖之屈,以求信(伸)也」,韜光隱晦、以退為進、堅韌的耐力方可成事。憑著血氣之勇的刺秦,固然可以贏得千古英名和美學價值,但卻既給行動者本人造成 劫難,又對事業進程毫無補益。

四、謀略與口才相輔相成、互相促成。謀略是因,口才是果。謀略用來策劃、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而口才用來實現策劃、通過說服人直接解決問題。沒有 謀略的口才會變成信口亂說,沒有雄辯的謀略也會被束之高閣、因得不到實踐而成為水中之月。戰國策士們的偉大之處在於他們既是謀劃高手,又是用雄辯實現自己 謀劃的行動者。

五、運用謀略與口才的根本在於對人性的把握上。對每個人人性中的善與惡、貪慾和良知要有清晰的衡量和嫻熟的引導,說服對方,必須要有一個將自己置 換成對方的過程。掌控對方的狀況和需求,才能對症下藥、以為我用。對待人性,如果積極成分多,就用褒揚的、激勵的方式以利益和榮譽使其就範,若人性中否定 成分多,就要靠威脅的、懲罰的方式以恐懼和災難使他就範。

六、為達目的不應該不擇手段。首先,手段取決於目的,這個目的一定是有利於自己或社會的;其次,如果手段本身的使用違背了目的,使用手段造成的負 效大於目的應產生的效益,那麼這個手段是不應該採取的。為那些能帶來正當效應的有益目的去不擇手段,而且此手段不會凌駕在目的之上,是完全應該的。

七、知識分子當不了政治家,因為知識分子心有不忍、注重清名而不能務實、只會論道而不會作事。真正老練的是務實型的政治家,他權衡得失、隱忍果 決,他注重實力和謀劃,是那種把目的的真正實現看得高於一切的政治家。他不看重道德上的清名、一時的成功和暫時的退卻;他看重的是實力、效用和最終的勝 利。

八、謀略帶來和平也帶來正義和民主。上天賜予我們大腦和嘴巴,不用動手動腳、動刀動槍,頭腦和言語足以解決所有問題、化解各種危機,不戰而勝是謀 略的發端和宗旨。《戰國策》中也充斥了眾多樸素的社會政治真理,當時的民主政治達到了前世絕無、後世少見的高度。政治遊戲規則古今同理,很簡單也很樸素, 遵循它就會長治久安,違背它,就會倒退紊亂。

九、善變敢說、運籌謀劃不是在扭曲人性,而是在充分張揚人的智力、個性和氣度,顯露出人之為人的生命的力量和存在的價值。以辭鋒相爭,以智謀相 奪,「人生世上,勢位富貴,蓋可忽乎哉」。沒有遮蔽道德虛飾的戰國策士們的這種進取有為的功利主義人生觀,在任何社會,都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十、合縱連橫,分化敵方、爭取同盟的關鍵手段在於威逼和利誘。利與害是一個問題的兩面。利有久暫之分,害有遠近之別。誘之以利,使之惑近利、忘遠 害而為我所驅;脅之以害,使之避危亡之近禍而就我掌控。「福兮禍所伏」,以利誘之,實質上是以利害之。在合縱連橫反覆無常的變化中,敗者多敗於不能明察事 機、喪失同盟而自陷於孤弱;勝者多勝於善於結盟聯合、充分利用趨利避害的人性本質而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