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November 28, 2013

汽車三國時代3大因素定勝負

汽車三國時代3大因素定勝負

2013/11/28
      東京正在舉辦國際車展,不過令人遺憾的是美國的汽車三巨頭此次也並未參展,日本汽車廠商很難得知競爭對手今後將推出什麼樣的技術和戰略。

東京車展
      雖然並未引起熱議,不過汽車産業今年將迎來重要一年。如果進展順利,豐田汽車的全球銷量將超過1000萬輛。豐田就不用説了,這是歐美汽車巨頭也從未突破的夢寐以求的大關。

        不過,豐田並不是一枝獨秀。美國通用和德國福斯緊隨其後,與豐田差距甚微。

  全球汽車三巨頭

       至少在今後5年,豐田、通用和福斯將是引領全球汽車産業發展的「全球汽車三巨頭」。

        設備投資計劃可以證實這一點。日本前沿研究(Advanced Research Japan)高級分析師遠藤功治表示,在5年後的2018年之前,只有上述3家廠商擁有超過1000萬輛的年産能。其中,大眾最多,宣佈將在18年前超過 豐田,將産能提高至1230萬輛,其次是通用,為1200萬輛。出人意料的是豐田卻將産能控制在1150萬輛。

   豐田産能相對較少是因為該公司最近決定暫時凍結工廠擴建能力。豐田接連受到雷曼危機、美國「召回門」、東日本大地震和泰國洪水等問題打擊,豐田認為現在應該重新穩定基礎。

       從目前來看,豐田的判斷應該是正確的。積極在中國和巴西進行投資的大眾和通用進入今年以來,營業利潤率大幅低於豐田。其中存在日元貶值的因素,不過除此之外,新興經濟體經濟減速也導致美國和德國兩巨頭增速放緩。

       最近,歐洲媒體正在熱議的是大眾的新車開發戰略能否成功。大眾開發了像堆積木一樣將零部件組裝在一起、可在短時間內開發出新車的「通用橫置模塊化平臺 (MQB)」和「縱向引擎標準化平臺(MLB)」並推向實用。由於初期的開發和設備投資費用將會猛增,所以《管理者雜誌》等德國媒體指出「如果産量增長緩 慢,該手法反而可能擠壓盈利」。

       那麼,大眾和通用的勢頭今後會衰落嗎?答案應該是否定的。決定成敗的關鍵是新興經濟體的需求復甦、環保規定和中國的能源政策。可以説汽車三巨頭的攻防今後將漸入佳境。

      首先是新興經濟體的需求。汽車的全球市場規模將在今後16~18年從目前的8000萬輛擴大至1億輛。增加的約2000萬輛大部分為新興經濟體的需求。

       從汽車的種類來看,市場規模擴大最大的是汽油車。考慮到新興經濟體的情況,每輛車的利潤率將下滑,汽車廠商將憑藉銷量來競爭。這樣一來,更容易進行新車開 發的模塊式平臺有望發揮強項,羅蘭貝格管理諮詢公司(Roland Berger)高級合夥人長島聰表示「如果達到一定的生産規模,(三巨頭中)大眾將處於有利地位」。

        其次是環保規定。豐田汽車在美國銷售勢頭良好,不過豐田要想進一步發揮強項,混合動力車和燃料電池車的普及不可或缺。而左右其普及的是汽油的價格動態。在美國受頁岩氣革命影響,目前的汽油價格並不高,無法促進混合動力車普及。

      值得關注的是已開發國家將在2020年左右實施更加嚴格的環保規定。僅銷售汽油車很難達到規定水平,因此,無法滿足燃效和廢氣排放標準的廠商將不得不控制 銷量。對於在混合動力車方面經驗豐富,同時將於2015年量産燃料電池車的豐田來説,這將成為有利的政策因素。

如果政策向「環保」傾斜

       最後是中國的需求。在年銷量達2000萬輛的巨大市場上,如果汽油車的時代繼續下去,將對現在排名第一的大眾和第二的通用有利。不過,面臨著「PM2.5」等環境問題的中國政府最近將重心轉為普及混合動力車,此外還對燃料電池車表示關注。

       如果政策向「環保」傾斜,那麼將對擁有最先進技術的日本汽車廠商構成東風。還可能成為豐田在中國實現反攻的契機。不過,中日之間尚存在政治問題的障礙。在政策塵埃落定之前不可掉以輕心。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中山淳史





豐田盈利能力超過大眾

2013/11/28
  在全球主要汽車廠商中,日系車企的盈利復甦勢頭明顯。2013年7~9月期的合併業績方面,豐田汽車和本田等日系車企在日元貶值和北美良好銷售勢頭的推動 下收益實現了大幅增加。而歐美車企則受低迷的歐洲市場拖累,收益出現減少或者僅停留于小幅增加。而中韓兩國的車企也失去了以往的勢頭。對於在日元升值時推 進結構改革,從而建立了高效盈利體制的日系車企來説,當前的課題是如何攻略陷入苦戰的中國市場。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依據美國調查公司FactSet的統計,通過EBITDA(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即在利息、稅、折舊、攤銷之前的利 潤)比較了全球主要車企的盈利能力。由於各國的會計標準、法人稅率以及利息水平各不相同,在股市上,比較全球性企業的盈利能力時通常使用排除了上述影響的 EBITDA作為指標。

從縮減一個個零部件的成本開始,實現整體成本壓縮(豐田汽車東日本岩手工廠)
     比較的結果顯示,豐田的盈利能力比去年同期增長了52%,增至8981億日元。超過去年同期位居首位的德國福斯800多億日元。本田也大幅增長了56%。 主要推動力在於日元貶值,7~9月期的外匯行情為1美元兌換99日元左右,比去年同期貶值了約20日元,光是日元貶值效果就將豐田的營業利潤推高了 2800億日元。

     在加強盈利體制的措施方面日本廠商也處於優勢。大眾1~9月削減了11億歐元的生産成本,而豐田僅在4~9月期的半年時間裏便削減了同樣多的成本。豐田和 零部件供應廠等多達上萬家合作夥伴通力合作,以1日元甚至是0.1日元為單位削減零部件成本,産生了巨大的成本削減效果。

     另一方面,主力市場歐洲的經濟減速對歐美車企構成打擊。

 
     近幾年被認為是全球市場贏家的大眾和寶馬的EBITDA分別減少了4%和16%。正如大眾CFO Hans Dieter Poetsch所表示的,雖然兩家公司「在中國市場上持續表現出良好的勢頭」,但是大眾在歐洲的供貨量減少,導致收益減少了4%。寶馬在德國國內的供貨量 減少了約10%,而新車投放費則大幅增加。

     美國通用(GM)的EBITDA同比增加了13%,福特汽車減少了7%。雖然在美國市場上,兩家車企利潤率高的皮卡車銷售勢頭良好,但在歐洲的虧損卻拖住 了後腿。另外福特在歐洲實施了關閉工廠等措施,重組費用增加,凈利潤減少了22%。相比歐美車企,日系車因為在歐洲市場整體份額較低,因此影響甚微。

     業績一直迅猛增長的中韓等新興經濟體汽車廠商也呈減速趨勢。韓國現代汽車的EBITDA僅增長了6%,中國上海汽車集團則減少了38%。雖然以中國市場為中心銷量不斷增長,但是受激烈的價格競爭等因素影響,利潤率呈下滑趨勢。

     日系車雖然復甦勢頭明顯,但要想在中長期持續保持增長,必須在全球最大市場中國實現反攻。雖然日系車企逐漸從反日遊行的陰影中走出,不過1~10月在華新 車銷量方面,豐田增長了5%、日産汽車增長了7%,均低於市場整體增速,也遠遠遜色于相繼實現2位數增長的歐美車企。富士重工業的首席財務官高橋充表示 「仍有(中國)消費者擔心會在反日遊行中遭到打砸,不敢購買日系車」。

     美國調查公司IHS Automotive預測,2020年中國市場將擴大至全球汽車市場的3分之1。IHS的高級總監海娜·萊內(音譯)表示「在開拓中國市場方面,背負著反 日風險的日系車企處於不利位置」。在日系車份額佔8成,被稱為日本車企「搖錢樹」的東南亞市場,歐美和印度汽車廠商也正積極開拓市場,競爭也將日趨激烈。 雖然日系車企目前恢復了勢頭,但也不允許有半點鬆懈。





全球車企紛紛在中國投放小型車

2013/11/27
      大眾和豐田汽車等已開發國家的汽車企業紛紛在中國投放低價小型車。其目的是吸引首次購車的年輕人群。在正在舉辦的「廣州車展」(截至11月30日)上,各大車企發佈了售價10萬元左右的新款車。

       大眾將首次在中國發佈在日本等國備受歡迎的小型車「高爾夫」的第7代新車。該車在廣東的工廠進行生産,最早將於12月上市。在中國從第6代開始高爾夫的人 氣不斷高漲,大眾計劃通過車內空間更大的新款車來吸引更多消費者。預計售價在10萬元左右,在該公司的産品中屬於較低價位。

       豐田本月相繼發售小型車「威馳」和「雅力士」的新款車。這兩款新車採用了迎合中國消費者偏好的設計,價格比原來降低了約20%,降至6萬9800元起。

      日産汽車使用中國自主品牌「啟辰」投放了採用中國消費者喜歡的SUV要素的新車「R50X」(售價7萬9800元起)。

       各大車企希望吸引首次購車的人群,促進之後高價産品的銷售。相比大小,現在的年輕人更傾向於重視燃效和實用性,汽車廠商考慮到了這一點。在收入水平比沿海地區低的中國內陸地區,新車購買慾不斷高漲,對各大汽車廠商來説,低價車型的擴充變得不可或缺。







安川電機與中國企業合作開發機器人系統

2013/11/28
     日本工業機器人生産商安川電機11月27日宣佈向中國最大的焊接機製造商凱爾達集團(KAIERDA GROP)旗下從事系統集成的杭州凱爾達機器人出資。

     安川電機將把其工業機器人和凱爾達的焊接機技術相融合,開發用於汽車製造領域的焊接機器人系統。還將活用凱爾達在全中國的銷售代理店,擴大面向汽車廠商的銷售。

     安川電機本次通過其在中國的子公司實施出資。出資比例約為20%,未公佈投資額。安川電機在常州市設立了在中國的基地,今年6月起已正式啟動生産。安川電機計劃與中國當地企業聯手開發符合需求的機器人系統,以開拓增長市場。








日本企業聯合開始出口城市型鐵路系統

2013/11/28
       日本的「東日本旅客鐵道」(JR東日本)公司開始向新興國家出口城市型鐵路系統。作為對外出口的處女秀,JR東日本與丸紅、東芝兩家公司合作,獲得了泰國 的鐵路系統訂單。三家公司將從車輛到信號、配送電網、維護等項目打包出口。預計到2020年,世界各地的鐵路基礎設施市場與現在相比將增加20%,達到每 年22兆日元。JR東日本還將提供準時運行所必須的技術,滿足亞洲對於鐵路系統的需求。

       因為新興國家開始擴充城市功能和出台應對環境的對策,便相繼著手城市型鐵路系統的配備。日本政府亦將鐵路系統放在基礎設施支柱出口之一,而對於日本的鐵路 相關企業,城市型鐵路系統也是能與高鐵匹敵的有力出口領域。在人口不斷減少對國內事業不報期待的背景下,JR東日本將鐵路系統輸出作為有力項目進行培育, 甚至考慮將來親自承包鐵路的運行。

      本次進行訂購的是曼谷地鐵國營公司(BMCL),其目標是實現能在曼谷市內鋪設全長23公里並能運行16年的新路線。據説訂購金額為400億日元。除了包 含63輛車輛外,還包括架線、信號系統、16個車站的車站設備、車輛停靠站等。與此同時,JR東日本還與其簽訂了為期10年的對於各種設備的維護協議。以 JR東日本公司職員為中心的20名左右的工作人員常駐施工現場,提供包括培育維修員等安全運營所需的必要技術支撐。

       車輛由JR東日本的子公司負責製造,配電網等機器則由東芝負責供應。而丸紅主要負責管理項目。

     JR東日本一直在接受海外能否進行鐵路商業化調查的訂單。此次是首次出口鐵路運行所必須的機器和系統。日本以往的鐵路系統出口往往著眼于車輛等單一産品,但今後預計日本企業聯合將更多的出口包括安全運營技術在內的一籃子項目。

     JR東日本以此為契機,欲實現與馬來西亞和新加坡達成高鐵項目的合作。就日本其他的鐵路企業而言,如東海旅客鐵路(JR東海)也在面向台灣高鐵提供自動列 車控制裝置等設備(ACT)的更新和相關技術。東京地下鐵公司也對在越南河內進行建設的城市型鐵路計劃提供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