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November 20, 2013

日本與歐盟確認延長對華武器禁運

法企向華出售直升機著艦裝置 日本表關切

2013/03/18
     由於法國軍工企業向中國出售直升機著艦裝置,日本官房長官菅義偉在3月18日上午的記者會上表示,已經通過外交渠道向法國政府表示關切。日本政府認為,上述設備有可能被用於屢次進入釣魚台(中國名:釣魚島)周邊領海的中國海監船,因此表示警惕。

    直升機著艦裝置安裝在船的甲板上,利用這種設備,即使是惡劣天氣,直升機也可在沒有船員輔助的情況下進行起飛和降落。菅義偉稱:「圍繞釣魚台的環境處於 嚴峻局面,所以向法國政府表示了關切」。而法國政府表示,上述設備不屬於歐盟(EU)規定的對華武器禁運對象,因此無法限制。



日本與歐盟確認延長對華武器禁運

2013/11/20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11月19日在日本首相官邸與歐洲理事會主席范龍佩和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舉行了定期首腦會談,事後發表了聯合公報。雙方一致同意在武器 以及可轉為軍用的通用産品的出口方面「負責任地進行管理」,並就延長禁止對華武器出口進行了確認。雙方表示將儘早簽署經濟合作協定(EPA),並就在互聯 網安全以及航天領域建立安全保障的相關對話機制達成了一致。

聯合新聞發佈會(左起:歐洲理事會主席范龍佩、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19日,日本首相官邸)
     日本與歐盟上一次定期首腦會談在2011年5月舉行,此次為時隔2年半的再次舉行。安倍強調稱「希望採取措施進一步強化全方位關係」。雙方以往的公報一直 以經濟領域為中心,而此次則加入了在包括政治、安全保障領域廣泛開展合作的內容。並一致同意儘早簽訂政治領域的戰略性夥伴關係協定(SPA),對自由和人 權等共同價值觀進行確認。

     在安全保障領域,日本非常重視歐盟的對華武器出口問題。歐盟在1989年後採取了禁止對華武器出口的措施,具體品類一直由各成員國自行判斷。例如,法國未將可轉用於武器的民用産品列入禁運範圍。法國企業今年3月便出售了可用於直升機著艦裝置的零部件。

     歐盟內部也有意見認為應該取消禁止對華武器出口。而日本方面則要求歐盟延長現有措施,並加強實施的嚴格性。因此,此次的聯合公報中,不僅將武器列為出口管理的對象,更首次加入了通用品。

     圍繞東亞緊張的海洋局勢,在公報中雙方共同表示「擔憂」。強調「按照法律框架維持自由而開放的海洋,和平解決爭端」。11月20日將訪問北京的歐洲理事會 主席范龍佩表示「日本採取克制的態度值得評價。也將向中國領導層建議採取具有建設性的應對措施」。此外,安倍還向歐盟首腦解釋了日本希望通過向海外派遣自 衛隊等對世界和平與穩定做出貢獻的「積極的和平主義」,並獲得了理解。

     另外,為應對新的威脅,日本與歐盟決定建立航天政策對話。還探討在互聯網安全領域也建立定期對話機制,並將先進入專家磋商階段。此外,雙方還同意在日本已派遣海上自衛隊的索馬利亞海域開展打擊海盜的合作。

     一方面,日本與歐盟的EPA談判是經濟領域的最大焦點,雙方一致同意於今年3月再次啟動談判,此前已經舉行了3輪。下一步爭取能在明年1月交換具體的關稅撤消品類清單。雙方首腦將分別指示政府相關閣僚及歐盟委員進一步推動談判進程。

     在能源領域,作為液體天然氣(LNG)消耗國,日本與歐盟正為降低採購價格開展合作,雙方對此進展表示歡迎。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對安倍推行的經濟政策「安倍經濟學」評價稱「主導了經濟方面的革命」。

     此外,雙方還就亞洲以及中東等地區形勢交換了意見。




日本擔心中國而接近歐盟

2013/03/26
     日本與歐盟(EU)不僅在經濟領域,還將在包括安全保障在內的政治領域就簽署新協定進行談判。此舉意在牽制以歐洲債務危機為契機迅速靠近歐盟的中國。

    中國自歐元區債務問題加劇的2010年以來,開始積極向歐洲提供援助。中國利用超過3萬億美元的全球最大規模外匯儲備,大量購買了希臘等陷入危機的國家的國債。歐盟也多次向中國表示謝意。

     對中國來説,歐盟是最大的出口市場之一。如果歐元區經濟實現復甦,中國經濟也將從中獲益。不過,中國幫助歐洲的原因不僅限於此。眾多國際金融相關人士指出,「促使歐盟解除自1989年持續至今的對華武器禁運也是中國的主要意圖」。

     中國非常希望獲得歐洲的最先進武器。3月25日中國宣佈了從俄羅斯購買新一代潛艇和戰鬥機。如果中國得到法國等製造的最先進武器,東亞的軍事平衡被認為將嚴重失衡。

    日本沒有能力向中國那樣投入鉅額資金援助歐盟。因此日本還希望與歐盟簽署以「自由、人權、民主主義和法治」為核心的「政治協定」。

     歐盟方面于25日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進行了電話磋商,就對華武器禁運明確表示「不會改變當前的立場」。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政治部副部長 高橋哲史